姜忠校

2018-09-13 15:36:57  

分享到:

姜忠校同志是一个普通的农民,他凭借自己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,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了茶农增收,如今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。他凭着一股闯劲和探索效益农业、绿色农业的精神,毅然放弃了做了近20年的建筑工匠手艺,勇敢地承包了村里120亩茶园地。经过十几年的努力,当地茶叶生产的规模、产量、产值连年攀升,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主渠道。他本人先后被评为“岱山县渔农村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先进个人”、 “岱山县科技致富带头人”、“岱山县渔农业创业创新典范”、“舟山市优秀渔农村实用人才”、“浙江省农函大优秀学员”“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”。

姜忠校1966年出生于该县高亭镇枫树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。精明能干的他早在1981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,初中毕业后不久,经人介绍来到县建筑工程公司拜师学艺成了一名泥水匠,一干就是20年。虽然白天在县城建筑工地干活,但到了晚上回到家里,心里空荡荡的,总是觉得人生道路上缺少点什么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上山干农活,发现本村地处山区,山地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污染源少,十分适宜茶叶生产。他看到山上茶叶树虽然枝叶茂盛,却品种单一。他来到村委办公室,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:由于茶农分散,经营管理、茶园管理不规范,加工手段和标准也不统一,造成农资和加工成本增高,投入市场的茶叶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,外观不佳,价格低廉,大家虽然辛辛苦苦,收入却少得可怜。姜忠校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决心改变这种现状,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。随着国家为发展农村第一产业,鼓励渔农民转产转业的扶持政策出台,他大胆地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提出了成立“枫树村茶叶专业协会”和创办“枫树村四明山茶场”的要求,让他担任协会理事长和茶场场长,并作为总承包人,自负盈亏。村两委经研究,同意了他的请求和设想,并和他签订了承包合同。他开始大量购买有关种茶、护茶、制茶高新技术书籍,并夜以继日地钻研、公关,分析茶场存在的种植规模、工艺品种和销售策略等问题,并积极奔走于有关专业部门,虚心向茶叶种植专家咨询请教。但由于文化水平低,他在学习上遇到了许多困难。2001年他报名参加了镇成校一年制的双证制成人高中学历班,以优异成绩获得毕业证书。第二年他又报考了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“现代乡镇管理”专业二年制的学习,并最终顺利毕业。他边学习文化边钻研种茶技术,经过几年的努力,他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制茶高手。在他的感召下,其他的茶农也加入了学习新知识、提高新业务的 行列。看到这一些,他就尝试将分散茶农组织起来,结成风险共担,利益共享共同体,经商议,他与原茶农签订协议,带领茶农共同创业。

随着茶场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,姜忠校还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和科学技术的重要。2014年8月,他动员村里其他茶农一起报名参加了县农函大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班,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指导讲解,通过教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,以及现场实际操作实习,他对我国的茶叶产业发展趋势、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、茶叶的品质评定技术等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。从此他对做强做大茶叶产业的信心更足了,劲头更大了。为了保证茶叶加工有稳固的优质的茶叶鲜叶基地,增强对其他茶农的示范带动效应。2009年他又承包了村几处荒芜茶园80亩,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0亩,并投资20多万元,购买了茶场农机设备,开始他的茶叶示范基地建设,走上了一条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。

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姜忠校一直追求的目标,他深知质量是产品的生命,品牌是产品在市场上的通行证。一方面他认真把好茶叶原料的源头关,积极引进新品种,开展品种的对比试验,加强茶园管理和对专业协会会员的技术指导,不断提高原材料的品质,另一方面积极开拓产品市场,经过他的工艺改进,精心包装和品牌打造,以“普陀佛茶”牌子命名,并制作了专册,同时积极参加各种茶叶推介会,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又通过几年的努力,目前姜忠校创办的“枫树村四明山茶场”已初具规模,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,职工48人,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人,季节性用工50人,产值年年递增,利润成倍增长,从原来的传统制茶粗加工到现在的精加工制作,从原来的粗包装换成了现在的精包装。他积极发挥本村村民的采茶优势,对采茶工进行技术指导,并亲自参与制茶工作。他依靠科技和过硬的质量、低价的优势、优质的服务打开了市场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“普陀佛茶”打响了市场,产品远销于全国10多个省市,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主导产业之一。

姜忠校说:“我不但自己要依靠科技致富,而且还要带领更多的种植户致富奔小康”。他决心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,要打造更好的茶叶品牌向更宽广的市场进发,为全县生态农业的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作出示范,成为农村勤劳致富、大有作为的佼佼者。